2025年4月18日,应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和pg娱乐城-电子博彩
数字法治研究中心的邀请,德国马尔堡大学Sebastian Omlor教授以《欧盟数据法案中的智能合约》为题,安徽大学pg娱乐城
副院长夏庆锋副教授以《智能合约的性质分析与适用讨论》为题,为第166期“中德法学论坛”暨“数字法治系列沙龙”第4期做学术讲座。

图1 讲座海报
本次论坛由pg娱乐城-电子博彩
副院长陈坤教授主持,东南大学pg娱乐城
王苑副教授,华商律师事务所乔木律师,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德方副所长朴法眼教授(Prof.Dr.Knut-Benjamin Pißler),pg娱乐城-电子博彩
冯洁语副教授、叶周侠助理研究员以及德国马尔堡大学博士生Jannik Heine作为嘉宾与谈。pg娱乐城-电子博彩
2024级中德法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戴煜雯同学担任本次学术活动的翻译。中德法学研究所各级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活动。

图2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陈坤向两位教授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介绍了两位教授的学术简历。Sebastian Omlor是德国马尔堡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主任,私法、商业法、银行法和比较法研究中心主席。其研究领域为货币私法、数据法等。夏庆锋主要研究领域为合同法、保险法、个人信息与数据法,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图3陈坤主持讲座
Sebastian Omlor指出,欧盟《数据法案》(Data Act)确定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的定义。必须明确区分技术性计算机程序意义上的智能合约,与法律意义上的相关协议,后者是智能合约所服务的执行对象。该定义技术中立,虽未明确提及区块链,但以区块链为典型应用场景。其次,Sebastian Omlor指出智能合约主要适用于数据共享协议,但需满足特定条件,如以数据转移为主要合同目的。法案强调互操作性和自动化,同时推动数据托管模式。此外,Sebastian Omlor指出,鉴于现行私法对智能合约缺乏专门规制,目前其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侵权法与产品责任法层面。违反法案可能构成产品缺陷(如安全要求不达标),而开源软件在非商业开发时可豁免责任。侵权行为中,法案义务可能被视为《德国民法典》中的安全义务。最后,Sebastian Omlor认为,未来应积极考虑推进智能合约私法框架的协调统一,参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的数据合同规则,以此提升欧盟内部市场私法体系的协调性。

图4 Sebastian Omlor主讲讲座

图5 戴煜雯翻译讲座内容
夏庆锋围绕智能合约的法律属性、技术特征及实践价值展开深入探讨,解析其作为新型数字合同的核心特质,并针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提出建设性思考。首先,针对智能合约的合同本质,夏庆锋指出其通过“交叉要约”形式(计算机代码交互)实现合意,符合合同法中的关系理论、信赖理论与交易理论,属于新型合同类型。 其次,针对自动履行的问题,夏庆锋指出,通过预设代码实现缔约、履约、解纷全流程自动化,本质仍受当事人意志约束,但履行方式与传统合同存在差异。依托区块链技术,合同执行依赖用户共识,形成“身份合同新样态”,同时面临订立与变更程序复杂化的挑战。此外,对于现有研究的局限与突破,夏庆锋认为当前研究过度侧重技术细节、传统合同对比及监管风险,忽视智能合约从缔约到纠纷解决的效率价值及其法律性质系统性分析。最后,夏庆锋建议区分强智能合约(不可修改)与弱智能合约(可调整),现阶段弱合约更可行。未来需建立统一编码标准与立法保障,推动开源化、安全化的合约生态。

图6 夏庆锋主讲讲座
在与谈环节,王苑指出,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智能合约的应用与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之间可能存在潜在冲突,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三个核心特征(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与GDPR的合规要求存在张力。王苑重点探讨了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被遗忘权,GDPR赋予数据主体要求删除其个人信息的权利(第17条),但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使得数据一旦上链便难以彻底删除;二是智能合约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合同”,智能合约的代码执行未必等同于法律效力的“同意”;三是用户对自动化决策的控制权缺失,GDPR要求数据主体对自动化处理享有解释权、拒绝权及人工干预权(第22条),然而智能合约的自治性可能导致用户无法中途干预或修改条款。

图7 王苑与谈
乔木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角度指出智能合约的法律挑战。在实体问题方面,智能合约存在内容不完备性、程序漏洞与不可篡改性的冲突、自动化决策与用户权利矛盾、履行不可逆性的法律适应难题等。在程序问题方面,可能存在传统司法管辖失灵、涉外法律适用的困境等问题。乔木认为学术界与实务界需共同探索智能合约的法律挑战与解决之道,强化透明度与问责机制。

图8 乔木与谈
叶周侠以案例引出问题。例如,投资者意图以1元/股买入100股(当前股价5元),但误输入为1元/股卖出100股,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卖出指令,导致低价抛售并引发巨额亏损,此时损失责任应由操作者(投资者)、智能合约设计者还是交易平台承担?Sebastian Omlor回应,在德国私法框架下,投资者通常需承担主要责任,但若智能合约设计或平台风控存在缺陷,可部分转嫁责任。夏庆锋则指出需要考虑亏损数额和重新验证的成本,注重交易稳定性。

图9 叶周侠与谈
冯洁语提出,某些传统合同(如债权转让)仅需合意即可生效,无需额外履行行为,与智能合约的“代码即履行”有共通性,应该如何对二者进行区分。冯洁语还指出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执行后的撤销难题。Sebastian Omlor认为,需要区分技术层面和合同层面的问题,技术层面没办法撤销,只有合同面是可以撤销,但是撤销后很难返还。

图10 冯洁语与谈
Jannik Heine当前对智能合约的讨论过度集中于数据交易,而忽略了更广泛的场景。Sebastian Omlor认为主要聚焦于数据交易,但这不是唯一的场景。

图11 Jannik Heine与谈
在自由讨论环节,pg娱乐城-电子博彩
的同学们围绕履行要件、数据受托人的法律定位等问题与主讲人提问互动。通过此次讲座,与会者对欧盟数据法案中的智能合约以及智能合约的性质与适用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本次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结束。

图12 合影
供稿 | 戴煜雯 王宇佳
供图 | 邱道鸣
美编 | 胡志成